主要行業
- 金融服務 房地產 有色金屬
- 醫藥生物 化工行業 機械設備
- 交通運輸 農林牧漁 電子行業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務
- 汽車行業 黑色金屬 采掘行業
- 家用電器 餐飲旅游 公用事業
- 商業貿易 信息設備 食品飲料
- 輕工制造 紡織服裝 新能源汽車
- 高端裝備制造 其他行業
點擊進入可選擇細分行業
【免責條款】
1. 用戶直接或通過各類方式間接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服務和數據的行為,都將被視作已無條件接受本聲明所涉全部內容;若用戶對本聲明的任何條款有異議,請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全部服務。
2. 用戶需知,研報資料由網友上傳,所有權歸上傳網友所有,慧博投研資訊僅提供存放服務,慧博投研資訊不保證資料內容的合法性、正確性、完整性、真實性或品質;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若認為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內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權的情形,應該及時向慧博投研資訊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鄄┩堆匈Y訊將遵循"版權保護投訴指引"處理該信息內容;
4.本條款是本站免責條款的附則,其他更多內容詳見本站底部《免責聲明》;
車型周期和產能周期完美共振,決戰2025智能車超級周期。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資訊】依據此前報告《汽車的革命系列報告之一:電動智能黃金十年已來,供應鏈升級重構長牛開啟》,我們分不同情景下對2022年汽車銷量進行了假設預測。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資訊)2022H2至2025年中國乘用車進入新一輪車型密集投放周期。同時,中國汽車產業新一輪車朱格拉周期(約10年)啟動,智能化有望接力電動化成為核心驅動力?;诿裆囃顿Y時鐘系統,一輪車型周期大約40個月左右,2022-2032年的產能周期將經歷三個庫存周期。2022-2025年的第一庫存周期下電動化智能化呈雙螺旋發展,L3智能車滲透率有望復刻過去幾年電動化的普及曲線,進入快速導入期。
產業融合嬗變,中國的智能車產業鏈研究需要跨產業的專業數據庫。美國SAE和NHTSA對自動駕駛有相應的分級標準,而IHSMarkit對于L2-L4滲透率的預測支撐我們對“決戰2025”的判斷。但由于L3-L4級別無人駕駛的進一步清晰化界定、相關的檢測標準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規有待完善,且L3級別無人駕駛的商業化目前處于產業導入期,相關的數據研究體系有待完善。因此為了更好地跟蹤汽車產業在智能化浪潮中的微觀變化,我們首次對L2及L3的過渡階段做顆粒度更細的劃分:將L2+定義成L2疊加變道等錯車道場景功能;L2++定義為L2疊加高精度地圖,并對產業鏈做了梳理,前瞻的搭建了專業的數據庫。
智能化產業盛宴關鍵詞:反哺電動、自主崛起、品牌上攻。電動化和智能化為雙螺旋關系,未來隨著電動車滲透快速提升,智能車有望快速放量,同時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帶來的極致體驗帶來電動車產品力的進一步提升,有望反向促進電動化滲透的進一步提升?,F階段合資品牌標配L2滲透率較高。而中國相較于歐洲、美國在電動化轉型過程中擁有更為優異的行業紅利和企業紅利,且自動駕駛涉及核心數據自主可控,未來隨著中國自主品牌份額和ASP的全面提升,中國企業有望在智能化的產業盛宴中充分受益。中國汽車行業已經進入成熟期,作為高端制造業的重要分支,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為通過智能化升級實現存量硬件的替換,而智能化對行業均價的提升有望帶動車企品牌上攻,價值重塑。
自動駕駛:根據交強險數據顯示,標配L2(含L2+、L2++)功能的乘用車22M2終端滲透率提升至30%左右,L2(含L2+、L2++)級自動駕駛迎來加速普及期。其中,1)感知層:環視攝像頭搭載率較高;毫米波雷達當前滲透率近7%,20萬以上車型為主力車型;激光雷達拐點已至;2)決策層:高精地圖滲透率為0.34%左右;以L2+級別的HWA功能滲透率來表征芯片配置情況,目前歐系、中系車HWA搭載率較為積極。3)執行層:制動系統自主品牌搭載率推動IBS快速滲透,利好本土供應商;空氣懸架滲透率較低,提升空間較大,歐系和自主車系滲透率領先,整車配置價格帶逐漸下沉。
智能座艙:多模態交互場景需求持續升級,其中1)多模態交互:高端車型助力多模態交互場景加速落地,其中抬頭顯示滲透提速;觸摸屏在燃油車、電動車上搭載率均在80%左右。2)網聯升級:萬物互聯助力汽車網聯持續升級,其中2022年2月OTA滲透率超過40%,保持高速增長趨勢。3)車身場景化:個性化配置滲透率快速提升,其中氛圍燈20萬以上車型標配趨勢明顯,比亞迪汽車2022年2月氛圍燈搭載率近40%;全景天窗:30萬以上車型搭載率超80%,目前長城汽車與比亞迪搭載率在50%左右。
風險提示:1)房地產對消費擠壓效應超預期;2)芯片短缺緩解不及預期;3)疫情恢復不及預期;4)原材料成本超預期上行導致汽車行業毛利率低預期等。
為了完善報告評分體系,請在看完報告后理性打個分,以便我們以后為您展示更優質的報告。
您也可以對自己點評與評分的報告在“我的云筆記”里進行復盤管理,方便您的研究與思考,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正在加載,請稍候...